当前位置 首页  首页1
转发:多地出现病例!南京市民外出请做好这几件事!
发布时间: 2025-08-18 浏览次数: 10

基孔肯雅热

近日,基孔肯雅热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,截至目前,广东省佛山市已报告突破3000例确诊病例。

目前,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尤其是南美洲、非洲、东南亚、南亚等地区,如巴西、印度、法属留尼汪岛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斯里兰卡、越南等。

如果您需外出,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您注意:

出发前

需查阅目的国家或地区的健康通告警示信息,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。部分旅行者(如孕妇)可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前往该地区。

外出期间

做好防蚊措施,避免蚊子叮咬。出行时,宜携带驱避剂,并按照说明使用。也可使用经 0.5%氯菊酯处理的衣物和装备(如靴子、袜子、帐篷等),使用蚊帐、穿宽松的长袖上衣和长裤。尽可能选择有纱窗的住宿场所。如出现发热等症状,请立即就医。

外出归宁

外出结束后14天内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不要犹豫,马上到医院就诊!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,是从哪里归来(旅行史,如刚从广东佛山或东南亚归来),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,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,哪里不舒服?

图片

关于基孔肯雅热的四问

很多人还没听说过基孔肯雅热,下面跟随小编了解基孔肯雅热。

一 问: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
答: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经伊蚊(俗称花蚊子)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


“基孔肯雅”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基孔肯雅地区,在当地语言中意为“弯曲的”,意指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驼背的样子。

图片


典型症状:

   🔺急起高烧()—突发39℃ 以上高热。

   🔺剧烈疼痛()—游走性关节痛,疼痛剧烈。

其他症状:

   🔺 皮疹)—四肢或躯干出现红斑疹。

   🔺头痛()—持续头部胀痛或眩晕。

   🔺 乏力()—全身疲倦无力。

图片
图片

基孔肯雅热突出表现为剧烈关节痛(可持续数月),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多见,腕关节受压时疼痛尤为剧烈,如有的病人因腕关节肿痛而无法完成开门动作皮疹多伴高烧,较少出血。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长期的关节疼痛等后遗症,影响生活质量。


潜伏期:通常3-7天,范围2-12天。传染期:一般发病当天到第7天。


二问: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?

答:传播途径: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。就是花蚊子,花斑纹,白纹伊蚊又称“亚洲虎蚊”。伊蚊通过叮咬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群,病毒可在蚊虫体内繁殖,再叮咬健康人群,即有发病可能。不会面对面直接人传人,握手、拥抱等不会导致传染!


但1个患者可能感染一群蚊子!一只蚊子可叮咬多人!!!

图片
图片
图片

三问:伊蚊产卵到成蚊要多久?

伊蚊一生经历四个阶段:卵-幼虫-蛹-成虫。

短周期:在适宜温度(25-30℃)下,从卵到成蚊仅需7-10天。

高繁殖力:单只雌蚊一生可产卵3-5次,每次约100-200枚卵。

图片

四问:如何预防及控制基孔肯雅热?

目前,我国基孔肯雅热仍缺乏特效疫苗和针对性药物,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和支持疗法为主。


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。

1

环境清理很重要


无水则无蚊!翻盆倒罐清积水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盆托盘、水桶等积水容器,储水容器加盖。水培植物,应勤换水和清理植物根部,避免蚊虫产卵。


2

个人防护不可少


物理隔离:家中安装纱窗纱门,睡觉使用蚊帐。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婴儿车使用婴儿车蚊帐。


化学驱蚊:暴露皮肤涂抹有效驱避剂(含避蚊胺DEET、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),按说明书使用、定期喷涂。


避免“高峰”:伊蚊白天叮咬高峰是天色微暗时(尤其是6-8时,16-19时),减少在树荫、草丛、灌木、积水等处逗留。


成蚊杀灭:居家有成蚊时,可使用杀虫气雾剂、蚊香(盘式蚊香、电热蚊香)等卫生杀虫剂,电蚊拍等灭蚊。


参考资料:《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(2025版)》


*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非商业用途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来源:发布 / 南京疾控微创团队 周夏婕 供稿 / 消媒科 李碧涵 责编 / 张守刚 审核 / 丁洁 发布 / 南京疾控微创团队 周夏婕